内容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《有些未来我不想去》是一本书信形式的随笔集,每一篇都是写给“亲爱的人”,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倾听者,这29封信也是作者写给每个阅读此书的陌生人以及自己的。内容包括成长的追问,对多元文化的理解,梦想的坚持,关于爱情的困惑……每一篇都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。这些文字或许是黑夜里一闪而过的星光,虽然转瞬即逝,但也足以支持我们抵达下一个光明的时刻。
=========
★伴随你的这些困惑,也曾在无数个夜晚使我焦灼★
★现代女性认识自我与世界的“探索之书”!
★这本书,正在温暖和照亮像你一样孤独的年轻人!
★从中学语文老师到《纽约时报》的作者,从上海到艾奥瓦、洛杉矶
★文化的碰撞,灵魂的求索
★一路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,回望成长中的爱与蜕变
=========
读者留言精选:
有时候想想,不断脱离熟悉的环境、不断清零的人真的很勇敢,能够坦诚接纳...
《有些未来我不想去》是一本书信形式的随笔集,每一篇都是写给“亲爱的人”,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倾听者,这29封信也是作者写给每个阅读此书的陌生人以及自己的。内容包括成长的追问,对多元文化的理解,梦想的坚持,关于爱情的困惑……每一篇都饱含了作者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感悟。这些文字或许是黑夜里一闪而过的星光,虽然转瞬即逝,但也足以支持我们抵达下一个光明的时刻。
=========
★伴随你的这些困惑,也曾在无数个夜晚使我焦灼★
★现代女性认识自我与世界的“探索之书”!
★这本书,正在温暖和照亮像你一样孤独的年轻人!
★从中学语文老师到《纽约时报》的作者,从上海到艾奥瓦、洛杉矶
★文化的碰撞,灵魂的求索
★一路挣脱传统教育的束缚,回望成长中的爱与蜕变
=========
读者留言精选:
有时候想想,不断脱离熟悉的环境、不断清零的人真的很勇敢,能够坦诚接纳那个苍白又泯然众人的自己……无法面对最真实的自己,也就没办法清澈地看到这个世界。
——娇
如果年轻的时候能够懂得,生活的艰辛才是上天给我们最大的礼物,大概所有人的人生都会不一样吧。
——邮差
夜里被恐惧和焦虑“煮”得睡不着,想起你的文章,起来温读,不胜温暖。
——雯
作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钱佳楠,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,美国艾奥瓦作家工作坊创意写作(英语)艺术硕士,曾任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IB中文教师,美国独立文学网站The Millions特约作者,散文、小说见于《纽约时报》等,2011年获第34届台湾时报文学奖。出版有短篇集《人只会老,不会死》、长篇小说《不吃鸡蛋的人》等作品,译有《粉红色旅馆》。现任教于美国艾奥瓦大学。
目录 · · · · · ·
第一部分: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要等
003 天落雨
008 人生作为修行
015 永远有一部分自我落在黑暗中
021 亲密的联系
026 我转不动了
031 迷茫的终结
036 年轻时候的爱情
044 我对上海的爱与恨
050 人生中有很多的事情要等
055 爱与无情
060 为当前而活
第二部分:有些未来我不想去
067 五年了,写给我的学生
075 多元文化之感
080 无处安放的传统
086 又好笑又伤心
095 附:《玛里琳·鲁宾逊:重新定义美国价值》
109 绝望与现代迷信
116 现实的土壤
123 附:《洛杉矶:有些未来我不想去》
144 关于批评,以及视角
152 什么样的人才是好人
157 “华人”的意味
第三部分:登山的人,不问峰顶在哪儿
165 可悲的自我关注
171 我不重要
177 附:《保罗·哈丁谈小说美学:每接近“精确”,就离“美”更近一步》
194 重读《包法利夫人》
202 29岁,村上刚刚开始写作
207 当别人说“你不能写”
214 附:《李翊云:写作的两种野心》
229 那个画《地狱变》的人,是我
235 登山的人,不问峰顶在哪儿
244 昨日的世界
250 真理与创造
· · · · · · (收起)
喜欢读"有些未来我不想去"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· · · · · ·
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的话题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条 )



有些未来我不想去的书评 · · · · · · ( 全部 7 条 )
> 更多书评 7篇
-
美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这种过分乐观也让我浑身不适。美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笃信: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。 作家詹姆斯·鲍德温对他的同胞一阵见血的观察:美国人不懂得真正的苦难是什么。他们不懂得人可以深陷苦难而难以自拔,他们也不会懂得:苦难、不幸、伤痛是人生的一部分,甚至是绝大部分。他们只会笑着对你说:Hey, easy. Have fun! 一旦遭遇,重要的不是寻找解释,而是接受和承担。 接受和承担,于我,不仅是对个人命... (3回应)
2019-09-04 11:33 4人喜欢
美国人身上普遍存在的这种过分乐观也让我浑身不适。美国文化有一种强烈的笃信: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。 作家詹姆斯·鲍德温对他的同胞一阵见血的观察:美国人不懂得真正的苦难是什么。他们不懂得人可以深陷苦难而难以自拔,他们也不会懂得:苦难、不幸、伤痛是人生的一部分,甚至是绝大部分。他们只会笑着对你说:Hey, easy. Have fun! 一旦遭遇,重要的不是寻找解释,而是接受和承担。 接受和承担,于我,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承担,我更希望我能有勇气去承担社会、民族乃至人类的群体命运,而不选择逃避。 《帝国的工作坊》中重新定义了文学的审美标准:要去书写私人的、具体的、现实的“小事”,不要去进行普遍的、抽象的、形而上学的“思考”。 顾随先生说,既然选择了文学,就不该奢求过平常人的生活。 我写给自己未来的期许,我希望自己不因恐惧而去选择安逸,而是根据内心选择去看“大”的文学、“真”的生活、“苦难”的人群,不去拥抱世俗的安定、光鲜、舒服,以及所谓的“成功”—这些都让我无限接近“死亡”,而非“活着”。 引自 可悲的自我关注 3回应 2019-09-04 11:33 -
-
闻夕felicity (此时正是修行时)
所以,处境situation就是处境而已,而故事story是你从这个细节里知道只有这个人会这样做事情。或者这么说吧,处境永远是相似的,你放眼海内外,中国,美国,其他地方,中产阶级,或者穷人,同一阶层的处境基本雷同,但是你要细看,故事是不一样的,每个地方、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同。所以我的观点是,每个时代总是会有很多故事。2019-09-14 23:55 1人喜欢
-
呈现雨水的方式不外乎“暴雨已经下过”,或“雨水滴在月桂树叶上,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”,但我却执着地以为雨才是最重要的,好像因为下雨了,那些死去的幽魂才得以穿过这扇沟通天地的帘门。 连带着雨,我也喜欢河流,特别是文学作品里的河流……其实我最喜欢的《奥德修纪》的部分,就是奥德修斯泛舟冥河祭祀亡灵的部分,死亡呈现的形态也是水,是河流。 天落雨,时间之门开启,如同天与地的界限变得模糊,生与死亦然,过去与现...
2019-08-12 01:25
-
Incertus (努力加餐饭)
“当你有了孩子,你会发现,你很引以为傲的天赋很有可能偏偏这个孩子没有继承,但那没关系,他有别的天赋,其实天赋遗传的案例是稀有而非常见。同样的道理,他所面对的那个世界,他所面对的那个时代和你正面对着的完全不同,你只能尽可能地将独自面对世界的胆识传递给他,而未来世界将会变成何种模样,并非你能力范围内可以改变的事。”2019-09-10 20:52
-
闻夕felicity (此时正是修行时)
7 有用 NOne 2019-07-31
去了这本书的分享会,感到作者讲话非常坦诚,当即决定读读看。本以为是书信形式写的女性自我成长小故事,而实际内容要比预想的深刻得多。对于社会的思考,文学的分析,自我的认知等等,我能读到作者没有丝毫掩饰地记录真实的想法,并敏锐地深入求索。作者有深厚的文学素养,从本书中也可以学到一些最先端的文学理念。我钦佩对文学态度如此严谨的人,并欣赏作者的才华。私心希望作者不要放弃中文写作,能继续和国内读者分享更多。
5 有用 隐川 2019-07-25
差点因为略有些鸡汤味的书名而错过,从某些层面来说,真诚是文学的最高标准,字里行间充沛着怀疑和思考,把以往的一切摔得粉碎,然后再用碎片拼凑成新的自我。想起《卧虎藏龙》里的台词,无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,一定要真诚的对待自己。
5 有用 对月清歌 2019-07-13
以文学所给的教养,清谈人生中那些纠结和希望。年轻真好啊,一寸寸的光阴,要抓紧用来好好生活,好好思考。 写洛杉矶族裔隔离及南加大驱逐附近居民的事件,对现实的介入很有力。还有名家访谈。也谈了一些写作的想法。 感谢佳楠,感谢青橙君赠书。
5 有用 辛维木Sophia 2019-06-13
真实地面对自己
4 有用 huyouyou 2019-06-22
皮心推荐阅读,文学女青年的碎碎念,文笔很好,但有点像PS过的,不能久读。#20190622
1 有用 薇薇安祝 2019-11-30
总是会有那怀抱着相同理想的人们,互点蜡烛,互相取暖。感恩。
2 有用 Flyingcandy 2019-11-18
像是看到了另一个自己,无论是职业选择,性格底色,与家人的关系,在贫穷中的挣扎。起初一篇篇随笔看下来并不觉得有多好,集合起来,便拼出了一个勇敢的人,一个直面生命的荒芜与空虚的人。生命不是华章,是连续幽暗的黑夜。
0 有用 lumos 2019-11-18
我每天都觉得自己要溺亡,但这就是人们如何学会游泳的,对不对?
2 有用 玛格丽特 2019-11-17
喜欢。解答了很多类似的人生困惑 发掘人生可能性是一辈子的课业。忏悔自己的放纵生活……
2 有用 云水之遥 2019-11-12
很棒的散文集